看望完沈立冬,那就要办正事了。陶芹带着几人又回了7号大院,一起搬行李去三合院那。
陶大舅这次带的东西可不少,父子俩各挑了两个大箩筐,婆媳俩则各自挑了两个小箩筐进城。看着箩筐,就知道这四人走的有多艰难。
陶芹这会才想起陶大河:“大河呢,他今天应该放假的呀,怎么没来?”
陶大舅骄傲地挺起胸膛:“还是姐夫教得好,大河被派到外地去交流工作了,过年前才能回来。”
“哟,那可真不错。也是大河自己聪明,老沈教过的徒弟可多了,不成才的还是不成才。”
说到这,陶芹又想到了贾大方,也不知道金妹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。
堂屋大门又被打开了,徐二苗边推门边问:“妈,立冬来这了吗,我感觉他没回家啊?”
进来之后她才看见陶大舅一家,笑着打了招呼。
陶芹一拍手:“正好把你爸换回来,你去医院的时候,让你爸直接去三合院那?”
徐二苗没听明白,还是赵春芳又把事情说了一遍,把徐二苗急得直接去医院了。
家里现在还剩一辆自行车,陶芹又去罗大妈、郑翠花家还有孟大妈家借了三辆自行车,这样就有四辆了。
带过来的八个箩筐,里面装着被褥、棉衣、粮食、蔬菜、鸡蛋、碗筷、碎木屑还有给陶芹带的礼。
徐秀荷把小箩筐里的鸡鸭蛋还有一些红薯、一桶菜籽油拿出来:“大姐,别嫌弃。等小河挣钱了,让他孝敬你。”
陶芹怎么可能嫌弃呢:“这么重,还非得背过来,以后可不准了。”
几人将箩筐绑在自行车上,慢悠悠推着朝三合院去。
到那的时候,已经九点出头了。
周父的手艺让陶大舅家震撼了一把,这家具可太好了。
陶大舅啧啧称奇,都不舍得上手摸:“这些东西,做嫁妆都够了。大姐,我又得谢谢你了。”
陶小河夫妻兴奋地互相对视了一眼:以后,这么好的房子,就是他们住的了。
沈青山不一会也过来帮着收拾,人多力量大,很快就全部搞定。
赵春芳在跟吴翠翠说摆摊的事情:“今天下午你们就来我家,我教你们揉面做浇头。晚上我摆摊的时候,你们也跟着我,有不懂的就问我。
我估摸着一个礼拜你们就能上手了,然后我就把摊子交给你们,你们到这附近摆摊,当然我还是会跟着你们几天。离家近一点,做什么事都方便。”
吴翠翠狠狠点头:“春芳姐,我们都听你的。”
赵春芳又想到面粉跟肉的事,又开始唠叨:“最重要的是面粉跟肉,你们一定要跟那边的人打好关系,别舍不得给人家好处……”
陶芹看着这一幕,心里为赵春芳骄傲,那个从村里走出来的畏畏缩缩的姑娘,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。
她准头跟陶小河说:“你们没有煤本跟煤票,去店里买不到煤,得从黑市买高价煤,你跟我走。冬天可别舍不得烧煤,人最重要。还有市场在哪,我也跟你顺便说一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