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乡坐落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,西临黔江之支流东乡河,间有小山重岭,村墟棋布,田肥粮足。
以东乡为中心,附近有大小村墟五六十处。
东乡防线出自杨秀清的手笔,不仅仅只防御东乡。
附近的村墟、丘陵全都被杨秀清利用了起来。
组成了以东乡为中心,周围村墟山隘为支点,可以互相支援的纵深防御体系,以拱卫紫荆山根据地的西大门。
遗憾的是杨秀清此前的重心在攻打平南县城上。
留守东乡的兵力不是很足,只有一千二百人。
其中中军正军更是只有四百三十人,余下的防守部队皆是中军牌尾。
杨秀清的兵力布置也很有意思。
东乡军营外围的高山险隘、制高点全是由牌尾进行守卫。
中军的牌面正军则全部集中屯扎于东乡军营。
彭刚此番点了一个火铳营、两个长枪营、一个炮兵连进抵东乡,准备攻打屯集于三里墟的清军黔兵。
驻屯三里墟的古州镇总兵李瑞所部黔军,林启荣一直很想打,以肃清东乡外围的威胁。
奈何三里墟附近的清军人数众多,清军援兵又源源不断地赶往三里墟。
林启荣麾下能打硬仗的正军只有一个营,他担心正军牌面一旦有失,整个东乡防线岌岌可危,影响到杨秀清的布局,因此未敢轻动。
彭刚主动带领左军前来攻打三里墟,是雪中送炭,林启荣自然是很高兴、很欢迎。
他在东乡军营热情地招待了彭刚的左军,连驻地都为彭刚的左军提前准备好来了,左军想要的粮食草料,也都及时提供,毫不推诿拖延。
彭刚的左军骁勇善战,彭刚足智多谋,作战时不会把友军当炮灰,分战利品时不会厚此薄彼,处事公道已在太平军中传开。
彭刚左军在太平军中的名声非常好。
林启荣的好友陈承瑢和彭刚并肩作战过,谈及彭刚时总是竖起大拇指。
因而林启荣对接下来与左军的并肩作战充满期待。
吃完饭,彭刚带着他的军官们登上附近的石崖进行制图作业,同时派遣出带来的十余名哨骑驰马前往三里墟方向侦查敌情。
大军刚刚经历长途跋涉到达东乡,彭刚准备在东乡休整一天,待明日士饱马腾,侦查清楚三里墟清军的虚实,再对三里墟的清军发起进攻。
你们觉得杨军长对东乡防线的布置怎么样?
站在石崖之巅,彭刚寻了块干净的石头一屁股坐下,眺望观察着杨秀清布置的东乡防线,向他的军官们发问。
中军牌尾的战力虽比不上正军牌面,不过据隘口、制高点这些险要地形而守,清军短时间也不拿不下。
火铳营营长陆勤环视一圈东乡防线,凝思片刻后说道。
不把一营正军牌面分散派驻到各个要隘很高明,杨军长在附近的山顶要隘至少布置了五十多处防守据点,如果把正军牌面分散部署到各个防守据点,每个据点连十个正军牌面都分不到,不如将正军牌面集中起来使用。
即使几个据点被清军攻陷,只要屯扎东乡的一营正军牌面反应及时,发兵击退来犯清,整个东乡防线仍可保无虞。
张泽扶着下巴,想了想说道。
清军绿营汛塘就是犯了分兵驻防的忌讳,即使战时征调到了数千人的规模,彼此之间也缺乏协调训练,往往各自为战,应付凶悍一点的盗匪都费劲。
谢斌感悟良多,说道。
精兵应当集中起来使用为宜。
杨秀清的中军正军牌面自蒙冲一战后便于蒙冲集中训练,是太平军中一等一的精锐,分散成组使用,确实是避长扬短之举,会大大削弱中军牌面的战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