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历瞬小说

历瞬小说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杏花微雨与时归 > 第51章

第51章(1 / 1)

韩盛被沈柔止如冬日暖阳般的笑容感染,嘴角上扬:“好,一言为定。”沈柔止回到家中,多日来的烦闷一扫而光,连晚膳都比平日多用了些。饭后,她坐在书案旁,执起笔,将自己开武堂的事事无巨细地写在纸上。写着信的沈柔止在温暖的烛光中漾起浅浅的笑。在一旁伺候的小环瞧着小姐面露微笑的模样,仿佛感同身受,也淡淡地笑起来。这边沈柔止沉浸在幸福之中,那边李元恒和齐王正在商议购置冬装。南域地势较高,冬季虽不如北地寒冷,却也不似春日温暖,也需着冬装,只是没有北地的棉袄厚实。暗桩传信,荣帝已多日不在朝臣前露面,茹素斋戒的七七四十九日早已过去,仍是三公代为处理朝政,宫中德妃蠢蠢欲动。睿王暂无异动的迹象,但恐不能再瞒多久。是以,今岁购置的冬装需比往年厚实保暖些。自齐王遵圣命来云岭城之时,荣帝就安排了监军跟随,说是督促齐王勤政,实则行监视之责,以防齐王有不臣之心。如今荣帝不理政事,监官却仍尽忠职守,每月将齐王所为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册,传往京中。这五六年来,每逢冬季来临,军营中购置的冬装主要以轻便的夹袄为主,而这显然不够抵御北地冬季的严寒。怎么在监军的眼下购置加厚的冬装而不被其发现成了眼下的难题。三日后,武堂所需的物件器具都已采买妥当。早在开武堂之初,沈柔止就在思索起个什么样的名字。看女侍卫的话本子时,沈柔止专门寻了些历史上的巾帼英雄的事迹来瞧,其中最为钦佩的便是代父从军十二年的花木兰。虽说武堂并不是以教出个女将军为目的,但鸿鹄之志是每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朵灿烂的烟花、一剂祛除病痛的良药、一颗甜到心里的饴糖,并不一定要实现它,却可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、驱逐苦痛、刺激味蕾,是以沈柔止便将武堂名字定为“慕兰堂”。名字定好后,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引人来武堂报名学武。沈柔止缺乏经验,除去向父母双亲请教,还与府中下人讨论。自和韩盛说好聘请的事后,遇着难题沈柔止也托人去问他的意见。为女子开设武堂在大兴国实属是开天辟地头一回,众人初闻时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,到出谋划策之时,七嘴八舌,说什么的都有。有说学那酒楼,小二在门口吆喝,介绍酒楼特色;有说学戏楼,在人多的地方摆一下戏台,唱出名声,自有人上门听戏;还有人说印制传单,逢人便给,总有感兴趣的。许是听的太多,沈柔止脑子里尽是一团浆糊。父亲整日忙得很,母亲对此不感兴趣,哥哥又在京中,李元恒也远在云岭。沈柔止无法,只好寻韩盛前来商议。沈柔止将这几日听来的方法说给韩盛听,韩盛也没做过生意,但知什么马配什么鞍,要想武堂招到徒弟,首先得确定招什么样的人。他问:“柔止,你这武堂要招的是那些贫民女子,可对?”“对,但要是富家女子想学也可以来。”沈柔止答道。韩盛颔首道:“嗯,世家贵女规矩大,不说家中是否阻拦,她们自己就会先觉得学武粗鄙,定是不会来的,还是先盯准贫民女子。既然要招贫民女子,那你可想过她们可能掏不起学武的费用?”“我想好了,我开武堂不是为了挣钱,她们只需要掏一文钱,算作入堂费,日后可在武堂做些洒扫、做饭之类的活计,这样我就不用专门请人了。”“可想过要招多少人么?”“这倒没想过,毕竟从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,能不能招到人还不好说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。”“既如此,我觉得可印制传单,将武堂的一概讯息写于传单上,但不逢人便给,而是专去平民百姓所住的街巷,将之投于其家中,只是百姓多不识字,少不得要以口相传。若有那想学的,循着单子的地址就可找到武堂。此外,沈府的丫鬟、下人家中有姊妹想学的也可以招来,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,只是需你在沈府平衡,不能耽误沈府事务。”沈柔止边听边觉得可行,她不禁对韩盛又多了一分钦佩。韩盛看着她渐渐舒展开的蛾眉,也跟着畅快起来。沈柔止的慕兰堂这边热火朝天地招生的时候,李元恒也终于想到了在朝廷监军眼皮子底下购置冬装的法子。离经叛道南地最冷的月份也不过河水刚刚结层薄冰的程度,百姓冬季御寒之物多为夹袄,而这袄只有几两棉花,再加上外衫,对付时日不长的冬季已是够用,有那家境不好的,多穿几件秋装也能挨过去。也有个别年份异常寒冷,再加穿一件加厚的坎肩就可,且坎肩没有袖子,并不会增加不便。开春倒春寒时也多以其御寒,且样式多样,穿在内保暖,穿在外美观,一衣多用,深得百姓喜爱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