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涛几人自然是赶课业,还不是一般的课业,而是访美学者一年一度的自律课业。
这份课业内要包含学者访学期间的一年经历,学到了什么知识,
开阔了什么眼界,接触到了什么外贸信息..等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,汇总成报告。
且这份课业不是交给哥大的,而是直接交给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的,
经过委员会审核后,转交给各国驻美大使馆,在转交给国内高层。
可以说,访美学者每个月的一次学术报告,只是开胃菜,一年一度的学术课业,才是要人命的东西。
不过这些东西李华麟不用写,早有公司的职员帮着代笔,
即便是代笔,可这些内部的学术交流心得,企业访谈记录,是拿真金白银换回来的消息。
回了卧室,李华麟从皮箱里取出一本企业信息收集录,来到客厅里,丢在了桌子上,是时候给这些人更新一下信息了。
方涛疑惑的打开笔记本,待看到上面的内容时,根本来不及询问这东西是哪来的,而是直接放在一边照抄。
黄翠芬和安托万几人凑了过来,待看到上面的内容,都无比诧异的看向李华麟,
又立马跟方涛争抢起笔记本,最后演变成一群人围在一起,抄笔记...
第一年来纽约时,李华麟就组建了外访团队,让这些专业的业务代表散到纽约各个角落,逐渐演变到芝加哥,洛杉矶...
一年时间,骄阳的外贸公司还未成立,但外贸公司旗下的业务团队早已有了规模,
超3万名记名业务员遍布美国的几个中心城市,每个月不间断的收集各种企业信息,然后汇总到骄阳总部。
光开销这一块,骄阳每个月就要拿出至少一百万美元,来供养这些业务员在外采集信息的开销。
好吧一百万的开销只是前几个月的,随着后期业务员增多,地区覆盖越来越广,
这每月投入的资金也就从一百万涨到三百万,又涨到五百万,直到现在还在涨...
在这个没有网络,电话也很贵的年代,每个月几百万美元的投入,回报是显着的。
骄阳总部8楼的3间独立仓库内,现已经存贮了超十万家公司的宝贵记录,这些记录都是整合过的且随时更新的。
包含这十万家公司的日常所需,主营项目,甚至是产品研发进度等,
当然了,仓储区收录的都是中小型公司,急需要合作商的公司,才可能把自己的企业信息分享给骄阳的业务代表,
那些真正的跨国公司,是懒得搭理骄阳这种小人物的。
也就是说,一年多的时间,远超5000多万美元的投入,
现在骄阳已经掌握了全美几个重点城市内,超十万家中小企业的供需关系。
这十万家中小企业,平均下来,每三四家都有一个业务员在对标负责,负责采集他们最新数据。
别管这些业务员是在职还是兼职,他们的职责就是每个月,都能拿到对标公司的最新情报,时时为情报库做更新。
不是这些业务员不能扩展更多的企业,是没必要!
与其让一个业务员掌控十几家态度不明企业,与其沟通,倒不如精简到三四家,愿意与骄阳合作的企业。
至于后续要不要扩展更多的企业联动,肯定要扩展,但相应的业务员也要扩展,这是一个长久且投资巨大的项目。
绝对的大手笔与大投入,李华麟笃定,在当下的纽约,
绝对没有人会像他这样肯花钱,去搜集一些“无用”的信息,耗费大量人力去绑定对标公司和企业。
这些信息单独拿出来,除非指定的公司需要,否则就是烂纸毛子一堆,毫无价值。
可若是将它绑定给跨国贸易公司,那这家跨国贸易公司就等同于掌控了,超十万家中小型供销渠道。
之前从日本回来时,李华麟给核心成员开会的内容之一,就是启动骄阳国际外贸公司计划。
这个计划已经孵化了大半年之久,连5层商用楼都准备好了,也装修好了,就是一直没开业。
现在东京那边,炒地皮计划已经告一段落,处于休养生息的时间段,
国内北交会10月份开启,距离外商向国内投递参展名录的倒计时也快了,是时候把骄阳国际外贸公司支起来了。
在这个时候,李华麟手里过时的企业消息可太多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