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历瞬小说

历瞬小说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1848大清烧炭工 > 第231章 勃勃生机

第231章 勃勃生机(1 / 4)

左宗棠拆开信件览阅。

彭刚在信中言其为当世第一舆地大家,不仅通晓海内舆地,更通晓海外,尤其是西洋舆地。

并口出狂言,说魏源的《海国图志》错漏颇多,难道湖南舆地大家就是这等水平?

连他的十分之一都不及。

素闻左宗棠也是湖南舆地大家中的佼佼者,不知道左宗棠是否也是沽名钓誉之辈,他舆地学方面的造诣只是湖南人自吹自擂,夸耀出来的,并无真材实料,名不副实。

信封内,还附有两张简略的世界舆图以及湖南分省舆图。

至于送还李星沅的遗体,只是在信中顺手一提。

伪北王这厮,好大的口气!

自称是什么当世第一舆地大家!

如此夸海口,也不怕闪了舌头!

览阅毕,左宗棠来了劲,不服气道。

看来连粤西教匪的头目,都听说了季高湘阴卧龙的名号,想邀湘阴卧龙入伙啊。

郭嵩焘揶揄道。

粤西教匪诡计多端,这摆明了是教匪的激将法!

要赚季高入匪窝,季高万万不可去零陵!

入匪窝容易,想从匪窝脱身却是难如登天!

郭崑焘将左宗棠拉到一旁,避开李桓,低声提醒左宗棠道。

郭崑焘知道左宗棠心气向来很高,希望左宗棠能够冷静下来,莫要和粤西教匪头子置气。

李桓虽然听不清郭崑焘低声同左宗棠说些什么,可他清楚郭崑焘故意避着他和左宗棠说悄悄话,肯定是劝左宗棠不要去零陵。

左宗棠不去零陵,他老爹李星沅的遗体就要不回来,思及于此,李桓也顾不上体统,跪倒在左宗棠面前,拉着左宗棠的衣摆一把鼻涕,一把眼泪地央求左宗棠,希望左宗棠看在同为湘阴人的份上走一遭,李家对他感激不尽之类的话。

左宗棠没有直接回应去与不去,他凝思片刻,钻进屋里。

寻出自己这些年来绘制的舆图,同彭刚送来的两纸小简略的小舆图对照了起来。

粗略对比,左宗棠发现这位来信的伪北王于舆地之学确实有点造诣。

旋即,左宗棠又翻箱倒柜,找出一封林则徐三子林聪彝写给他的回信。

通读完林聪彝的回信,左宗棠凝思片刻,将林聪彝的回信传示众人:去年我得知林文忠公病逝的消息,给林文忠公的三子听孙寄去一封书信,一为慰问林家,二则是为打探粤西教匪的讯息。

听孙在信中说粤西教匪虽然可恶,可论信义,粤西教匪,尤其是短毛,还是讲信义的,不仅送了林文忠公一副好棺椁,连张提台的遗体也体体面面地让人送了回来。

不过是故作姿态,邀买人心的手段罢了,不可轻信。

郭崑焘不屑道。

察觉左宗棠已经萌生了往零陵走一趟的想法,郭嵩焘清楚左宗棠的本事,不希望左宗棠走歪路,顾不得李桓还在场,极力劝阻道。

据我所知,短毛匪首彭刚,不过是贵县一童生,祖上连一个有功名的人都没出过,亦没有任何家学传承,他年纪轻轻的,又怎会是什么舆地学大家?

他只是想赚你过去罢了。

左宗棠是出了名的倔脾气,一旦有了想法,莫要说郭嵩焘,连关系更为亲密的胡林翼都劝不住他。

未必,伪北王虽夸下海口,单论他画图的功夫,已非常人所能企及,说不准真有些实学在身。

左宗棠来回踱步着说道。

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,粤西教匪都快把小半个湖南打下来,我们仍旧对其知之甚少。

此行虽险,却也是个了解教匪的良机。

再者,李子湘(李星沅)同我们两家有些交情,同是湘阴人,我若不为李子湘走一趟,让李子湘入土为安,往后饶舌之辈,难免拿此事对我左宗棠评头论足。

抱着多重目的的左宗棠打定主意前往零陵走一遭。

又劝了一阵,郭嵩焘兄弟二人见实在劝不动左宗棠,遂起身告辞,别了左宗棠。

此事是不是应当告知骆抚台,让骆抚台派人半道上拦住季高,以免季高一错再错?

离开左宗棠的茅庐,郭崑焘低声询问郭嵩焘道。

左驴子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,你要拦他,他会记恨你一辈子。

郭嵩焘缓步走在野草没过小腿的山间小径上,一面走,一面说道。

他说的也有道理,这倒是个深入教匪内部,打探教匪内情的大好机会。

国势败坏,民生困苦,人心不定,近年来举事者不在少数,唯独只有教匪能够起势,教匪必有其可取之处,胜过其他匪类的地方。

抱着剿李沅发之流的心态和法子,难以剿灭粤西教匪。

既然季高想去,我倒不如陪他走一趟,关键的时候也有人能够劝住他。

不止左宗棠对短毛教匪产生了兴趣,郭嵩焘也对短毛教匪产生了兴趣。

左宗棠心高气傲,能入左宗棠眼,获得左宗棠认可的人不多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