),根据自己所使用的鸟铳装药量和口径,对火药进行定装,磨制口径贴合的铅弹。
彭团董家里以前有人在绿营任职?
周松青非常惊讶地看着彭刚。
定装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。
周松青以前在陈连升麾下当鸟铳手的时候,陈连升就要求他麾下的鸟铳手在战前、训练前,提前定装好火药塞进一管管小拇指大小的小竹筒里,方便随时取用。
这一习惯也被周松青保留至今。
周松青惊讶的不是彭刚会火药进行定装,而是彭刚在这方面做得竟然比陈连升还要细致有条理。
故而周松青以为彭刚有家人或者亲戚在绿营中供职。
我家世代务农。
彭刚如实相告。
彭团董是如何懂得定装弹药?
浔州协里的上官,都未必能做得像彭团董这么仔细。
周松青有些不信。
自个儿看书琢磨出来的。
彭刚敷衍道,至于浔州协里的绿营上官,不是他们做不到我这么仔细,而是不愿做罢了。
还有这种书吗?
周松青将信将疑。
不仅是鸟铳,从绿营买来的火药也让彭刚血压飙升。
硝石潮解、硫磺含杂质过高、掺木屑、沙土增重的问题比比皆是。
着实让彭刚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大清军工和大清后勤。
就清军这鸟样,不要说武器有代差,就算武器没代差也要让英国佬摁着揍。
系统性的体制问题要比武器问题更为致命!
后世土地革命时期、抗日战争、乃至内战前期的我军。
在装备上和敌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,炮兵极少,空军的掩护更是没有,一样能打出不错的战损比。
对三个组的鸟铳手正式训练之前,彭刚根据自己对鸟铳的使用经验,以及周松青的建议编写了一份简单的鸟铳手训练操典,图文并茂地对动作进行分解注释。
以便他不在的时候,组长、副组长也能根据操典的标准对麾下的组员进行训练。
鸟铳的使用被彭刚分解为十二个步骤,并对每个步骤的执行时间标准进行详细规定。
第一步:检查火绳,点燃火绳末端,确保阴燃速率正常,限时五秒。
第二步:竖立枪身,枪托(握把)触地,枪口朝天,保持枪支稳定支撑,限时五秒。
第三步:打开药壶盖,左手持枪,右手解开药壶盖(需单手操作),限时五秒。
第四步:量取主药,取出提前定装好的纸壳药包,咬开底部,将火药倒入枪管,限时十秒。
第五步:装填弹丸,完成上一步骤后,将铅弹含纸壳塞入,以增强气密性,限时十五秒。
第六步:通条压实,抽出固定在枪管下的通条,上下捣实三次,限时二十秒。
第七步:倒引火药,向火门药池倒入引火药,确认引药覆盖火门孔,限时十秒。
第八步:关闭药池盖,滑动铜盖(片)保护引火药防潮,限时五秒。
第九步:固定火绳,将阴燃火绳夹在蛇形夹杆上,并调整好合适的长度,限时十五秒。
第十步:准备射击,右手抓住握把,左手托举起护木,右手拇指放在蛇杆外侧(防误触),限时五秒。
第十一步:开盖击发,吹亮火绳,拇指推开药池盖,扣动扳机使火绳接触引火药,限时三秒。
第十二步:清洁枪管,射击后用蘸醋布条清理残渣(防腐蚀),限时三十秒。
(该步骤战时可简化或省略) 合计用时一百二十八秒。
清军鸟铳形制繁杂的问题由来已久。
根据京师造办处的炮枪处1768年的记录数据,健锐营领取的鸟铳就有二尺二寸、二尺四寸,三尺二寸、三尺五寸至三尺九寸等数种不同规格的鸟铳。
清廷国力鼎盛时期的乾隆中期帝国中枢尚且如此,道光末年地方的情况肯定只会更糟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