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毅,你莫不是忘了北王是做什么的了?
著书不过是人家的副业。
左宗棠忍不住揶揄道。
不是我不愿编书,除却你们湖湘经世派中的部分人,又有多少人对天朝上国以外的世界感兴趣?
不是我看不起天下士子,恕我直言,天下士子多耳目塞听之辈,愚不可教。
彭刚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茶水,缓缓说道。
我对魏默深是极为敬佩的,他能编出《海国图志》这部近百万余言的煌煌巨著已是不易,其中虽有谬误,却也是难得的好书。
再者,书中谬误多,也不是魏默深的错,错在清廷,假使魏默深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信息渠道,我相信魏默深能写的更好。
仲毅,我且问你,《海国图志》最终刊行了多少本?
倒不是彭刚不愿意编书,即便是为了自己的那些学生,彭刚有时间也会编写一部系统完整的地理教材。
但为传统的士人阶层专门编书还是算了,他们压根没兴趣看。
魏源的《海国图志》至今刊行不过千本,数量还没小日子的盗版印制的多。
不改变他们的观念,有再好再多的书他们也不会多看一眼。
于那些迂腐士子而言,还没考上进士的,有看闲书的时间,倒不如多读几遍四书五经,练练八股文准备科举来的实在。
考上进士的,都忙着钻营搂钱,取悦上级,哪里还有心思看一个反贼写的杂书。
北王所言在理,舆地之学虽然是很实用的学问,但在大清,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旁门左学。
左宗棠若有所思,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与不甘。
舆地学的学问做得再好又能怎样?
还不是连进士都没考上,一官半职都未讨得,空有一身本事,无用武之地。
彭刚捕捉到了左宗棠细微的表情变化,打趣道:既然在大清上不得台面,不如打下片新的江山,将舆地学纳入科举考核范围,将这门实用的学问摆上台面,何愁无人看?
届时我开科取士,让你们二位担任主副考官如何?
听到这个敏感的问题,郭崑焘缄默不语,不愿接话。
呵~北王殿下好大的口气啊。
左宗棠笑笑说道。
左宗棠表面上表现的毫不在乎,心底里终究还是泛起了阵阵波澜。
彭刚说得确实在理,将舆地学纳入科考范围,即使彭刚将来建立的政权只是割据政权,也会有想谋一官半职的士人抢着看,不失为一条捷径。
可这么做,必将引起文化大地震,其阻力,亦是难以想象的。
上万军队的行军肯定瞒不过清军的眼线。
人多眼杂,在湘江两岸看热闹的百姓中,除了有百姓,也有清军眼线混迹其中。
我日,这么多短毛。
人群中的清军眼线,亲眼目睹了满满一江,舳舻千里,旌旗蔽日的左军船队南下,被这场面惊得骇然失色。
江边的耳目们赶忙把此事告知清军斥候,清军斥候知悉此时,又飞速疾驰,前往全州城外的清军大营,将此事汇报给了帅帐之内的清军统帅。
斥候走进帅帐,跪在地上,向正襟危坐于帅帐中央的周天爵汇报了左军南下的军情:抚台大人,短毛已经沿湘江南下,这会儿短毛应当已过黄沙关,不日即将抵达全州。
听到短毛二字,帅帐内的空气瞬间突然变得安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