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历瞬小说

历瞬小说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震惊: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> 第1127章 国丧与朝变

第1127章 国丧与朝变(1 / 2)

天统六年的冬天,益州的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,皇帝熊章站在成都行宫的回廊下,望着庭院中几株凌寒绽放的红梅,心中正在规划着接下来对西南夷地区的巡视路线。

自从离开襄郢,他已经在外巡狩近一年,走过了大半个楚国疆域,这次深入益州,他想要亲自了解这个多民族聚居之地的真实情况。

“陛下,襄郢八百里加急!”,就在这时,内侍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

熊章闻言,猛地看向那名内侍手中的急报,之后一把接过那份用火漆密封的急报,拆开一看,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,居然是自己的母亲,楚国的太后病情加重了。

七十多岁的太后,年纪大了,体质就开始下滑,自从去年冬天感染风寒后,身体就一直时好时坏。

熊章离京前,太后的病情还算稳定,没想到如今竟突然恶化。

“即刻准备回京!”熊章毫不犹豫地下令。

此刻什么巡视计划,什么西南夷事务,在母亲的病情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。

皇帝熊章的车驾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襄郢,原本需要两个月的路程,硬是在一个半月内走完了。

当风尘仆仆的皇帝踏入太后居住的长乐宫时,他看到的是一张张凝重的面孔。

“陛下!”,前医学院院长、现已白发苍苍的医修恭敬的低声道:“太后年事已高,五脏衰竭,药石...恐怕已经无力回天了。”

听到医修的话,熊章的心沉了下去。

他快步走进内室,看到了在一旁服侍的皇后嬴蓁,夫妻二人相视一眼,而后熊章将目光看向依旧卧在榻上的母亲。

不过半年未见,太后竟已消瘦得脱了形,唯有那双眼睛,依然保持着往日的清明。

“是我的章儿回来了”,太后看到熊章的身形,立刻微笑着伸出手,声音虚弱却平静。

熊章跪在榻前,握住母亲枯瘦的手,强忍着眼中的泪水:“儿臣不孝,未能侍奉在母后身边。”

太后拍了拍熊章的手,轻轻摇头道:“皇帝巡视天下,是国之大事,何来不孝之说?”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熊章日夜守在母亲身边。

太后虽然病体沉重,但精神却异常豁达,熊章见状只得将悲痛藏在心里,面露轻快之色。

一日,太后突然让宫人扶她坐起,看着对熊章说道:

“章儿,为娘这一生,遇到了三个好男人。”

太后的目光此刻好似能穿透重重的宫墙,望向远方,仿佛穿透了时光,道:“第一个是我的父亲勾践,他不仅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,更为我找了一个顶好的夫君。”

熊章知道,母亲是越王勾践的长女,当年越国为结好楚国,将越女嫁给当时的楚王,也就是后来的楚昭王。

“第二个男人,就是你的父王昭王。”太后的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,继续说道:“我十五岁远嫁楚国,举目无亲,是你父王,在异国他乡给了我极大的恩宠和护持,从未让我受过半点委屈。”

熊章对于母后的这话,十分认同。

他记得,父王在世时,与母后确实相敬如宾,感情甚笃,那时的母亲虽无王后之名,但却有王后之实,后宫诸夫人,也始终最尊重母后的地位。

“而这第三个男人”,说到这里,太后的目光回到熊章身上,满是慈爱,道:“就是我的儿子,你不仅孝顺体贴,更是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皇帝,给了为娘自古以来最荣耀的太后称谓。”

太后的手轻轻抚过熊章的脸庞说道:“我这一生,从越国公主到楚国夫人,再到皇太后,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,也得到了真挚的亲情,如今回想,没有半点遗憾。”

听着母亲如此豁达的话,熊章再也忍不住,泪水夺眶而出。

他贵为天子,掌控着万里江山,却无法挽留母亲渐逝的生命。

从天统六年冬到天统七年春,熊章几乎放下了所有政务,专心陪伴母亲。

太子熊恒携太子良娣和其他皇孙们也都每日进宫请安,长乐宫中时常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,为这最后的时光增添了几分温暖。

太后虽然身体日渐衰弱,但神志始终清醒,她时常拉着孙儿们的手,给他们讲越地的风土人情,讲她年轻时在楚国的趣事。

“我儿乃是千古一帝,为君之道,为娘没有什么好嘱咐的,只是你功业太大,但切不可生出娇纵奢靡之心,教导儿女也要多谢耐心,他们的资质或许不如你,但终究都是你的血脉”,太后拉着熊章的手说道。

熊恒听到太后的这番话,没有半点的不耐,反而都认真的记在心里,道:“孙儿谨记祖母教诲。”

这或许是自己母亲对自己最后的教导了。

三月初,太后的病情急转直下。

那个夜晚,长乐宫灯火通明,皇室成员全部守在太后榻前,太后依次看过每一个人,最后将目光停留在熊章身上,微微一笑,安详地闭上了眼睛。

天统七年三月十五,楚国皇太后越女薨逝,享年七十五岁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太后的薨逝让整个楚国陷入悲痛之中。

熊章下令罢朝十日,全国举哀。

按照礼制,皇太后的丧事应该极尽隆重,耗费巨万,但其母亲生前就要求,丧事当从简,并告诫熊章,楚国虽富,然民力可贵,毋劳民伤财,毋兴师动众。

皇室带孝十二日,官员服丧七日,百姓服丧三日即可。生荣死哀,皆在人心,不在形式。

回想着自己母后的话,熊章泪流满面。

他最后还是遵照了太后遗愿,简化了丧礼程序,没有大兴土木修建陵寝,而是将太后与父王合葬,仅在原有陵墓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。

太后的节俭和体恤民情,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