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云笈七签》云:夫混沌分后,有天、地、水三元之气,后成人伦,长养万物。
道家有三官:天官赐福、地官赦罪、水官解厄。
天官生于上元、地官生于中元、水官生于下元。
大楚元帝四十三年春,上元节,天官赐福日。
往年的这一天,平阳城里欢歌载舞,一整晚灯火通明,城里的百姓放灯、斋庆来庆贺这一年一度的祈祥佳节。
可今晚的平阳城虽然说也是和往年一般灯火通明,可是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却少了许多,即便是仍旧有请愿祈福心思的,脸上也带着几丝不可见的担忧烦闷。
听说今日城外多了不少的难民?
可不是,听说锦州今年的水患是这数十年来都少见的大,锦州城十几个县都被洪水吞了个干净,城外这些人有不少都是锦州逃难过来的。
锦州?
去年朝廷不是才派了户部的人去修堤筑坝吗?
户部?
你知道朝廷派去的是谁吗?
说话的人左右看了两遍周围,确定没有其他人注意到两人的交谈,这才凑到另一人的耳朵旁边小声的继续说道:前两年户部派去锦州的是丞相府的那位少爷。
闻言,另一人这才恍然大悟的呢喃了一声:原来是那位,这就难怪。
那位可是这偌大的平阳城里都数得上名号的纨绔,听说这京城里不少的官家子弟以他马首是瞻。
这北方战事未平,南方又起水患,京城还有贪官横行,这世道再这么下去,让我们这些百姓怎么活?
谁说不是呢?
也不知如今这世道什么时候是个头…
…
这两道沉重的叹息声在偌大的平阳城里没有引起任何的水花,而在大楚皇宫齐福殿里正在上演的一幕,却即将在平阳城乃至整个大楚都掀起巨大的波浪。
陛下!
老臣以为求和此举不妥!
北凉蛮子向来蹬鼻子上脸,此番若是求和,那日后我大楚该如何自处!
兵部尚书郭康激愤的声音回荡在宽阔的齐福典里,但凡他怒目而视的地方,众人纷纷低下头回避他的目光,只除了左上位的一人。
远远瞧过去,那人面容庄肃,下颌处却留着一小撮胡须,不停摸着胡须的动作倒是让他整个人少了些严肃,多了一些平和近人的感觉。
对上郭康不善的目光,对方也只是平和的看着他,声音平缓的道:那依郭大人高见,我大楚应当如何?
自然是狠狠地将那些蛮子打回去!
郭康语带激昂。
对方听着他恶狠狠地语气,倒也不恼,反而面带笑容的反问了一句:那这么说来,郭大人愿意为陛下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,领兵北上?
你…
…
!
郭康似乎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,一时语塞,等到回过神来之后,立马怒目而视:领兵北上又如何?
!
言罢,转身朝着上首正在吃着美人喂到嘴边的葡萄的元帝,说道:陛下,老臣愿意领兵北上,扬我大楚国威!
听着这话,不少还坐在位子上关注形势发展的朝臣纷纷起身跪下:陛下,此举不妥!
陛下三思!
上首的元帝轻轻挥了挥手,原本正打算将葡萄喂给他的美人乖巧的退到一旁。
元帝起身,走到跪在殿中的郭康身前,虚着一只手将他扶了起来:起来吧,郭大人耄耋之年,此事还需从长计议。
言罢,看了一眼还跪在面前的众人:求和是朕和丞相多番商讨之后决定的,只是缓兵之计,等我军将士修养几年,朕一定要让北凉的皇帝亲自前来向朕跪着求和!
元帝一字一句声音虽然不大,但是有力的却传达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当中。
陛下圣明!
闻言,朝臣跪拜高呼,即使不少人心中仍是不赞同,却也没有在这样的关头当中提出来。
一场宴会,在众人各异的心思当中落下了帷幕,元帝离开之后,众人也接连离开齐福典。
李若甫!
先前殿中和郭康对视的中年人一出齐福殿,便被身后一道怒气冲冲的声音叫停。
李若甫转身,看着身后大步追上来的郭康,嘴角微笑:郭大人还有什么事情吗?
李若甫,你可知道今日求和的举动对我大楚来说意味着什么?
倘若今日我大楚真的递上降书,不日,这天下不日便全成了北凉的国土!
郭康瞪大着一双眼睛,怒气冲冲的看着李若甫。